認識袋棍球

起源於北美原住民、地表最速的運動。

51253864_1012055572314639_1505562032122888192_o.jpg
51003294_1012055782314618_8680427242234314752_o.jpg

源起及歷史

源起於北美原住民(IROQUOIS),用來解決紛爭、療癒病患及讓男人身體強壯的運動,被視為「造物者的運動」。十五世紀,法國移民加以改良並制訂規則,並取了名字 “LACROSSE”:「球棍形狀看起來就像皇家主教的權杖 “LA CROSSE” 」。袋棍球運動曾於1928年、1932年和1948年被列為奧運會表演項目。

51377788_1013018095551720_8403157468003172352_o.jpg

基本裝備

球員必須手持用頂端具有網袋的桿子作為持球工具,作「運、傳、接、鏟、射」的動作進行比賽。依球員位置不同(前鋒、中場、後衛、守門員),球桿的形式也有所不同。

男子袋棍球容許更多身體接觸,裝備也較多,有頭盔、護胸、護肘、手套、牙套等保護裝備,並穿著釘鞋進行比賽。女子球員則須配備護目鏡與牙套上場比賽。

國際發展

世界袋棍球總會(WL)轄下有70個成員國,台灣為第52個成員國。自1968年開始,每四年會舉辦一次世界袋棍球錦標賽。袋棍球近年盛行於北美地區,而日本、韓國、香港等隊屬於亞洲地區發展歷史較為長遠的國家。2021年國際奧委會投票通過對世界袋棍球總會(WL)的認可,並於2023年正式列入2028年洛杉磯奧運的比賽項目。

50583726_1012055398981323_4566896488851963904_o.jpg

比賽形式

十人制
球賽為60分鐘,球場大小為 110 X 60 公尺。比賽以十對十的形式進行;共三名前鋒、三名中場、三名後衛及一名守門員。

國際六人制
球賽為32分鐘,球場大小為 70 X 36 公尺。比賽以6對6的形式進行。

得分
利用球桿把球射進對手的球門內,進球較多方得勝。

袋棍球是一項體能和心理質素需求很高的運動,講求速度、爆發力和身體的對抗性、閱讀球場的思維及作出正確決定的判斷力。袋棍球運動容許球員用球桿干擾對方,也有合法的身體碰撞,來進行防禦。